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为电网及工业电气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及服务,提升运行及管理效率,引领行业发展。

  •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 15365095586

行业新闻

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怎么识别高阻接地故障

时间:2025-10-29 15:58    浏览量:11

今天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来跟大家聊一聊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YT/XB-SD怎么识别高阻接地故障。

高阻接地故障是输电线路中典型的隐性故障,其接地电阻通常超过1000Ω,故障电流微弱(仅几毫安至几十安),且易受土壤电阻率、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传统保护装置常因信号衰减或畸变导致漏判。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YT/XB-SD基于分布式行波监测技术,通过“微弱信号捕捉-波形特征辨识-多维度验证”三级机制,实现对高阻接地故障的精准识别,解决了传统方法灵敏度不足、定位误差大的问题。

ScreenShot_2025-10-29_111844_695.png

一、基于分布式终端的微弱信号采集

装置通过线路导线上分布式布置的监测终端,就近采集高阻接地故障产生的原始行波信号,从源头减少信号衰减与畸变:

  • 高性能传感器捕捉微弱行波:监测终端内置宽量程行波电流传感器(采集范围几毫安至数千安),可捕捉高阻接地故障产生的微小行波信号(如几毫安的故障电流行波)。相比传统变电站行波测距依赖站内互感器(信号需经二次侧传输,衰减率>50%),终端直接安装于导线,信号畸变率<10%,确保原始波形完整性。

  • 密集部署缩小监测盲区:根据线路地形差异化配置终端(山区每20公里、平原每30公里安装一对终端),形成“20-30km间隔”的分布式监测网络。高阻接地故障行波传播距离有限(通常<50km),密集终端可将定位区间缩小至30km以内,避免信号衰减导致的漏检。例如,某220kV线路在山区每20公里部署终端,高阻接地故障行波仅需传播15km即可被相邻终端捕捉,灵敏度提升40%。

二、波形特征与工频数据的协同辨识

装置结合行波波形特征与工频电流变化,建立高阻接地故障的“特征指纹”,实现与干扰信号的区分:

  • 行波波形特征分析:高阻接地故障的行波波头具有“缓升缓降”特征(波头持续时间>1ms),且伴随多次折反射(因接地电阻大,故障点阻抗不匹配导致)。装置通过波形特征库比对,将波头上升时间、幅值变化率等参数与金属性接地(波头陡峭,持续时间<0.5ms)、雷击(单一波头,无反射)等信号区分,辨识准确率≥95%。

  • 工频电流辅助验证:高阻接地故障虽故障电流小,但会引起工频电流的持续异常(如三相电流不对称度>5%、零序电流缓慢升高)。装置同步采集工频电流数据,若行波信号触发后,工频电流出现持续3个周期以上的不对称波动,则判定为高阻接地故障;若仅行波信号孤立出现(如雷击干扰),则直接过滤。

u=2842651156,1477948698&fm=202.jpg

三、多算法融合的抗干扰定位逻辑

装置采用“双端行波定位+单端波形验证”的多算法融合策略,排除干扰并提升定位可靠性:

  • 双端行波时差定位:相邻终端采集的行波信号到达时间差,结合行波传播速度(2.9×10⁸m/s)计算故障距离。例如,终端A与终端B间距25km,行波到达时间差100μs,可推算故障点距A端10km,定位误差≤300米(±1级杆塔),确保故障区间可靠性≥99%。

  • 单端波形畸变校正:针对高阻接地故障行波信号弱、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装置通过单端终端采集的行波折反射波形,反推故障点位置。例如,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在终端与故障点间多次反射,形成“衰减震荡波形”,装置通过识别反射波头间隔时间,修正定位结果,提升单端定位精度。

四、关键技术优势:从“难启动”到“可靠识别”的突破

相比传统技术,装置在高阻接地故障识别中体现三大优势:

  • 灵敏度提升:分布式终端就近采集,微弱信号捕捉能力达几毫安,解决传统保护装置“高阻故障难启动”问题,实测高阻接地故障识别率≥90%(传统方法<60%)。

  • 抗干扰能力增强:通过行波-工频数据协同验证,排除雷击、负荷波动等干扰信号,误判率<5%。例如,某线路因树木接触产生高阻接地故障,装置通过“缓升行波波头+持续工频不对称”特征,准确识别并定位,避免人工巡线遗漏。

  • 复杂拓扑适配:支持3T接线、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等高阻故障高发场景,终端布置灵活(支线首端、电缆区段两端必装),确保复杂线路中故障信号无盲区覆盖。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YT/XB-SD实现了高阻接地故障从“被动漏检”到“主动识别”的转变,定位精度≤300米,区间可靠性≥99%,为电网运维提供了精准的故障处置依据。

https://www.jiangsuyutuo.com/industry_news.html

©2025 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43789号-2    

返回顶部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