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为电网及工业电气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及服务,提升运行及管理效率,引领行业发展。

  •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 15365095586

行业新闻

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的折反射模型

时间:2025-10-29 15:58    浏览量:10

今天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来跟大家聊一聊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YT/XB-SD的折反射模型。

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YT/XB-SD的折反射模型,是基于行波在输电线路阻抗不连续点的传播特性,通过分析行波折反射规律实现故障点精准定位的核心技术。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产生的行波会沿线路向两端传播,在遇到杆塔、T接分支、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等阻抗突变点时,部分行波会发生反射(反向传播),部分会发生折射(继续向前传播)。装置通过捕捉这些折反射信号,结合线路拓扑参数与行波传播规律,构建“故障点-反射点-监测终端”的空间关系模型,从而修正定位结果,解决复杂线路拓扑下的行波信号干扰问题。

ScreenShot_2025-10-29_154358_082.png

一、模型原理:行波折反射的传播规律

折反射模型的核心是利用行波在阻抗不连续点的传播特性反推故障位置,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阻抗不连续点的折反射特性:当行波传播至阻抗突变点(如T接支线、电缆与架空线过渡段)时,反射波的幅值和极性由两侧线路的波阻抗差异决定。例如,架空线路波阻抗约300~400Ω,电缆线路约30~50Ω,行波从架空线进入电缆时,会因波阻抗减小而产生负反射(波头极性反转),装置通过识别反射波的极性变化,可判断阻抗突变点的类型及位置。

  • 反射波的时间差定位:故障点产生的初始行波(直达波)与反射波会先后到达监测终端,两者的时间差与反射点到故障点的距离直接相关。例如,故障点距T接支线1km,行波传播速度2.9×10⁸m/s,初始行波与T接处反射波到达终端的时间差约6.9μs,装置通过该时间差可计算反射点与故障点的间距,进而缩小定位范围。

  • 多次反射的波形特征:故障点与反射点之间会形成行波的多次反射(如故障点→T接→故障点→终端),反射波呈现“衰减震荡”特征,其周期与故障点到反射点的距离成正比。装置通过识别反射波的震荡周期,可排除单次反射的偶然干扰,提升定位可靠性。

二、实现方式:终端采集与拓扑模型的协同

折反射模型的落地依赖“分布式终端采集+线路拓扑数据库+反射波分析算法”的协同工作机制:

  • 分布式终端捕捉反射信号:安装于导线上的监测终端(每20~30km一对)同步采集行波信号,包括故障点直达波、阻抗不连续点反射波及折射波。终端采用宽频带传感器(1kHz~5MHz),可捕捉微弱反射波(几毫安级),并通过北斗/GPS实现微秒级时间同步,确保不同终端采集的反射波时间戳一致。

  • 线路拓扑数据库支撑:系统内置线路参数模型,包含所有阻抗不连续点的位置(如杆塔编号、T接分支坐标、电缆段起止点)及波阻抗参数(架空线/电缆类型、导线截面等)。当行波发生折反射时,模型可快速匹配预设的反射点位置,缩小故障定位区间。例如,终端采集到反射波后,系统自动调取5km范围内的杆塔、T接等参数,判断可能的反射源。

  • 反射波分析算法校正定位:数据中心通过以下步骤处理反射波信号:

  1. 波头识别:采用小波变换提取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波头时刻,区分不同反射路径的信号;

  2. 反射点匹配:将反射波时间差与拓扑数据库中的预设反射点位置比对,计算故障点到反射点的距离;

  3. 多反射源融合:结合多个反射点(如相邻两个杆塔)的反射波数据交叉验证,排除因单一反射点误差导致的定位偏差,最终输出故障点精确位置(误差≤300米)。

b62fd7820cf704e6b5eb8c755759cf2f.jpg

三、关键应用场景:复杂线路拓扑下的定位优化

折反射模型在以下复杂线路场景中发挥核心作用,解决传统行波定位技术的瓶颈:

  • T接与多分支线路:在3T接线、多支线等拓扑中,主线与支线的阻抗差异会产生显著反射。装置通过识别支线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可明确故障位于主线还是支线。例如,某110kV线路含2条T接支线,故障发生在支线时,支线终端采集的反射波时间差小于主线终端,系统据此锁定支线并定位,区间可靠性≥99%。

  • 电缆与架空混合线路:电缆段与架空段的波阻抗差异大,行波在过渡处产生强反射。装置通过预设的电缆段起止点参数,结合反射波极性(正/负反射),可修正行波传播速度(电缆中行波速度约2×10⁸m/s,低于架空线),确保混合线路中的定位精度。

  • 长距离线路的衰减补偿:对于超过50km的长线路,行波直达波衰减严重,反射波成为主要定位依据。装置通过分析故障点与终端之间的多次反射波(如2~3次反射),延长有效信号的捕捉窗口,解决因直达波微弱导致的定位失效问题,尤其适用于高阻接地故障(故障电流小,直达波弱)。

四、技术优势: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定位可靠性

相比传统仅依赖直达波的行波定位技术,折反射模型通过利用反射波信息,实现了三大突破:

  • 定位区间缩小:反射波将故障定位区间从“终端间距(20~30km)”缩小至“反射点间距(1~5km)”,减少行波衰减与畸变的影响,定位精度提升至±1级杆塔(≤300米);

  • 复杂拓扑适配:支持T接、电缆-架空混合等复杂线路,解决传统技术“支线故障误判主线”的问题,线路适用度覆盖95%以上的输电线路类型;

  • 抗干扰能力增强:通过反射波与直达波的波形特征比对,可排除雷击、负荷波动等干扰信号(如雷击反射波无多次震荡特征),故障区间定位可靠性≥99%。

通过折反射模型的应用,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YT/XB-SD实现了对复杂线路故障的精准识别,为电网运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https://www.jiangsuyutuo.com/news.html

©2025 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43789号-2    

返回顶部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