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为电网及工业电气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及服务,提升运行及管理效率,引领行业发展。

  •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 15365095586

行业新闻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能否穿越山区

时间:2025-11-14 15:02    浏览量:4

今天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来跟大家聊一聊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YT/XB-SD能否穿越山区。

山区输电线路因地形复杂、气象条件恶劣、线路拓扑多样,长期面临故障定位难、处置效率低的问题。传统保护测距依赖变电站信号,在高阻接地、多T接线路中误差常达数公里;人工巡线受山高谷深限制,单次故障排查耗时超6小时。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YT/XB-SD通过分布式监测终端+行波分析技术,针对性破解山区环境的“信号捕捉难、定位精度低、运维成本高”三大痛点,实现故障定位从“盲目巡线”到“精准坐标”的跨越,成为山区电网可靠运行的关键支撑。

ScreenShot_2025-11-14_112859_426.png

山区环境的核心挑战:定位技术的“拦路虎”

山区输电线路的特殊性对故障定位技术提出严苛要求:

  • 地形阻隔导致信号衰减:变电站行波测距依赖站内互感器信号,行波在长距离传输中经山谷反射、植被吸收后波形畸变,高阻接地故障(如岩石缝隙放电)灵敏度不足,某220kV山区线路故障中,传统方法定位误差达3.2公里,导致巡线人员误判至相邻山头。

  • 复杂拓扑增加定位难度:山区线路多采用3T接线、电缆-架空混合结构(如跨峡谷电缆段),传统阻抗法需人工设置分段参数,定位结果易受分支线路干扰,某110kV多T接线路故障后,保护测距将故障点误判至支线,延误处置2小时。

  • 极端天气加剧运维风险:山区雷暴、覆冰等灾害频发,传统故障指示器易因电源中断失效,2022年某山区供电局数据显示,35%的故障因终端断电导致定位失效,需人工登山更换电池。

分布式装置的山区适配能力:技术如何“对症下药”

1. 监测终端:山区环境的“抗造”设计

装置核心设备监测终端采用一体化工业结构,针对山区特点实现三重突破:

  • 环境适应性:IP67防护等级可抵御山区暴雨、浓雾(年平均湿度90%)及盐雾腐蚀,-40℃~+70℃工作温度覆盖高海拔温差;终端直接挂载于导线,通过“耦合取电+太阳能储能”供电,适应山区线路负荷电流波动(10A~500A),连续阴雨天续航≥72小时,避免覆冰导致的电源中断。

  • 信号保真能力:终端紧邻故障点采集行波原始波形,避免变电站测距中“长距离传输-波形畸变”问题。例如在某500kV跨山线路中,终端在故障发生后10秒内捕捉到2.3kHz行波波头,经小波变换算法提取特征量,定位精度达±280米,较传统方法提升90%。

  • 灵活部署特性:针对山区“大档距、多分支”特点,终端沿线路每20公里部署一对监测点(平原为30公里),在T接支线首端、电缆区段两端额外增设终端,形成“主线覆盖+支线强化”的监测网络。某3T接线山区线路通过该配置,成功将故障区间从“整条线路”缩小至“2公里支线”,无效巡线率下降85%。

2. 行波分析技术:复杂地形下的“精准定位”

装置通过多终端协同定位算法破解山区线路拓扑难题:

  • 双端时间差定位:当故障行波传播至相邻终端时,系统利用北斗/GPS微秒级授时同步,计算行波到达时间差,结合行波波速(考虑导线材质、海拔修正)输出故障距离。在某20公里长的山区多雾线路中,终端间距20公里,定位误差仅210米,运维人员根据坐标直达故障点(山腰岩石放电处)。

  • 故障原因辨识:针对山区高发的雷击、山火故障,终端采集雷电流波形(几毫安至数千安),通过行波极性法辨识绕击/反击类型,辨识准确率≥90%。2023年某雷雨季节,某山区线路终端监测到3次绕击雷,提前推送“距A终端1.8公里处杆塔绝缘子老化”预警,避免故障扩大。

bc45997e6d5a5f74fcecbb5d1380abb0_副本(1).png

3. 配置策略:山区线路的“定制化方案”

根据山区地形与故障特征,装置采用**“密度适配+重点强化”**配置原则:

  • 常规区段:按20公里间隔部署终端,如某110kV山区线路全长60公里,分3段配置6台终端,覆盖主干线及2条支线;

  • 灾害高发区:雷击密集区(落雷密度>30次/平方公里·年)缩短至15公里间隔,如某山顶区段终端间距15公里,实时监测雷暴活动;

  • 跨峡谷/跨江段:在峡谷两端杆塔各部署1台终端,捕捉行波折反射信号,如某跨峡谷电缆段(长5公里),终端分别安装于电缆起终点,实现电缆故障与架空线故障的精准区分。

实际应用:山区电网的“实战检验”

在某省级电网220kV山区线路(全长85公里,含12处T接、3段电缆)的应用中,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按“20公里间隔+支线强化”配置,共部署8台终端。系统投运后,成功处置4类典型故障:

  • 高阻接地故障:线路经岩石高阻接地(过渡电阻1500欧),终端10秒内上传行波波形,数据中心通过双端时间差定位,误差260米,运维人员1小时内找到故障点;

  • 雷击故障:终端捕捉到绕击雷电流波形,辨识为“距B终端1.2公里处绕击”,指导运维人员更换受损绝缘子;

  • 电缆接头故障:跨峡谷电缆段终端监测到行波反射特征,定位误差80米,精准隔离电缆故障区段;

  • 树障隐患:通过工频电流畸变分析,提前预警“距C终端3公里处树障放电”,避免发展为永久性故障。

该案例中,山区线路故障平均处置时间从6.5小时降至1.2小时,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8.7%,验证了分布式装置对山区环境的适配能力。

结论:技术适配实现山区“穿越”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YT/XB-SD通过抗恶劣环境的终端设计、多算法协同的精准定位、定制化的山区配置策略,有效破解了山区输电线路的定位难题。其≤300米的定位精度、≥99%的可靠性,以及雷击辨识、隐患预警功能,不仅大幅缩短故障处置时间,更降低了山区人工巡线的安全风险。从技术原理到工程实践,该装置已成为山区电网“主动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为复杂地形下的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https://www.jiangsuyutuo.com/industry_news.html

©2025 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43789号-2    

返回顶部

留言板